
紅木市場發展的重要課題:開發可替代材種轉變唯材論觀念
獨特的傳統消費習慣讓紅木在中國家具市場長盛不衰,材料珍稀一木難求,價格昂貴地位顯赫,使擁有紅木家具本身已遠遠超過其使用價值,更是投資收藏的珍品,財富和地位的象征!紅木市場價格行情也成了中國木材市場的風向標。
紅木之所以珍稀,除了其優秀的材質和投資價值外,更因為市場供應常常處于緊張狀況。紅木生長周期長,成材極其緩慢,像降香黃檀、檀香紫檀、交趾黃檀等紅木,三五百年才能成為可用之材,特別是大徑級的紅木材料,經歷上千年的生長過程,目前,活立木的生長量遠遠低于砍伐量了。隨著全球紅木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全球各產區紅木原材資源頻頻告急,多個產材紛紛出臺政策控制紅木砍伐和出口。面對紅木資源匱乏困境,如何才能紅木傳統得到有效傳承又能保護紅木資源的發展,成為市場重要課題。
紅木行業蓬勃發展原材需求不斷增加
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紅木家具生產銷售企業約兩萬多家,其中生產制作企業約13000多家。雖然每年需要消耗多少紅木材料無法準確統計,但據行內人士分析,目前國內紅木生產企業中,每年消耗材料在50噸左右的小型企業占了企業總數的45%;每年材料消耗量在150噸左右的企業占企業總數的約38 %;每年的材料消耗量在350噸左右的約15 %;而每年消耗材料量在1500~2000噸之間的大型企業則占企業總數的2%。按照以上數據計算,生產企業每年消耗的材料總數約220萬噸,這里面還不包括場外資金購買材料進行收藏囤積的數量,以及用于家具生產制作之外的其它材料消耗。正是紅木行業的快速發展導致國內紅木市場需求呈現井噴式增長。
高需求下全球紅木資源告急
隨著中國紅木需求的不斷膨脹,全球各產區的紅木資源危機重重,資源匱乏問題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以交趾黃檀(俗稱大紅酸枝)為例,在2009~2012年期間,以交趾黃檀為主要用材的廠家基本可以占到行業的70%左右,在中國經濟整體發展方向不發生逆轉的情況下,交趾黃檀木材資源必將更加緊缺,而價格在未來4年內再繼續上漲2倍左右是可以預見到的。市場人士表示,現在的紅酸枝就是前些年越南黃花梨的價格;未來紅酸枝的市場發展趨勢和生產企業狀態,就是現在越南黃花梨的狀況。
有市場人士指出,目前不僅降香黃檀(俗稱海南黃花梨)、越南香枝木(俗稱越南黃花梨)、檀香紫檀(俗稱小葉紫檀)、交趾黃檀(俗稱大紅酸枝)這四大名貴木材資源稀缺,其它常用的紅木原料資源也日益緊張,如微凹黃檀(俗稱南美紅酸枝)、大果紫檀(俗稱緬甸花梨)、巴里黃檀(俗稱白酸枝)等木材在老撾大紅酸枝價格急漲后,也同步上漲,這就是資源緊缺的市場表現。很顯然,紅木家具行業面臨名貴木材資源枯竭的事實,已經擺在了面前。
如何材種才能克服紅木資源困境呢?行內人士認為,要想有效改變這一現狀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開發新的產材區域。作為新的紅木替代區域,中南美洲顯然首選,由于地處與東南亞產區相近的緯度,類似的地理環境使這個區域的木材質量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開發南美洲木材將會是較好的選擇。然而盡管南美洲木材資源豐富,但仍需合理利用,如若不珍惜,其資源告急也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給紅木可替代材寬容的發展空間。據木材王國記者調查了解,現在《紅木》國標所列的33種材料,主要依據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社會上存在的、市場上流通的及故宮里藏存的家具的所用材。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一些《紅木》國標外優秀材種也逐漸進入中國市場,如紅檀香(香脂木豆)、血檀(學名染料紫檀)、闊變豆(俗稱南美白酸枝)等開始批量進入中國市場,尤其是在2013年傳統紅木價格大漲之下,其材質也越來越受到市場認可。在面對傳統紅木用材資源危機的情況下,這些紅木可替代材的市場價值也值得推崇和深挖。因此,建議市場給予其寬松的發展空間!
第三,改變“唯材論”的觀念。紅木作為一種文化概念,本身承擔著傳承發揚中華民族古典家具文化的責任。然而一個依靠自然材質消耗而飛速發展的行業模式,肯定不具有長期持續發展的可能;一個只要是做紅木家具,不管做成什么品質都能掙錢的市場,一定不是一個正常和成熟的市場。只有等到那一天,可以不依靠名貴稀缺的自然材質,而僅僅依靠傳統手工工藝的制作方式生產出可以承載中國千年家具文化傳統的產品,并且使這些產品完美體現企業的品牌價值和文化藝術附加值。這樣中國的木材行業才是一個真正成熟和成功的行業,才會贏得世界和歷史的尊重。